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研究,在我前述的知识-工具-项目式学习法中,存在着工具与项目的部分重叠和冲突,三者间其实缺少严格的对等关系,因而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思考,现在提出一种新的知识-项目-论文式三段学习法,这种三段式个人认为更加合理,三角的每端都具有代表性,从论文自顶向下,可以论文发现知识点-知识点理论学习–项目实例学习知识点巩固知识点。由项目出发,可以从论文了解相关技术-进而学习知识点,反馈到项目。
这种分类法最重要的是三者间的分离性和统一性,三者之间可以被视为三个黑箱分别学习,由一级输出到另一级,学习起来冲突感会小很多,看完论文,把未知的知识输入知识黑匣,再输出到项目进行强化,流程上独立而且统一,基本涵盖了整个学术流程。
实践一段时间,看看效果如何
以下是旧版,作为曾经的想法保留记录
想到什么写什么,几乎没什么逻辑,主要给我自己不断思索,不断改进
基本上来说,我们工科课程学习可以分为三大线路推进。
(1)理论基础
其中包括数学,统计等通用知识以及各种专业方向知识。拥有了理论基础,做研究的话原则上你就可以理解别人的工作,甚至提出自己新的想法。我认为,理论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串联,我接受了13年的应试教育,如果让我现在回忆自己学过的东西我可以说是几乎一点印象都没有。我认为,理论基础的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己提出的问题上的,学习东西最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实际问题,或者说应当是在项目中去逐渐了解的,没有项目支撑的理论学习,的确可以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,但是我觉得效率远不如遇到问题–找到对应知识点–解决问题来的有效的。当然,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看论文可能是完全步步维艰的,反而会效率低下,
因而我的观点是,最基础的知识,我们可以通过教科书,采用问题目录(把标题变为问题)的方式进行学习。然后在各种项目,文献浏览过程中逐渐扩展知识树。
操作起来的话: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类,管理,交叉,层次化知识点。但不展开讲,而是以一个个word文件的方式进行详解,利用everything这样的检索工具实现快速知识点查询。我认为,理论知识的学习,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四点:是什么?什么用?条件是什么?优缺点是什么?。怎么用这种事情可以在具体使用中去了解,关键是要形成针对需求的映射,能够快速根据需求确定需要的知识点,理论方法。
(2)工具
工具是有理论知识向实际实践中的桥梁,他不是产生新思想,做科研的必须,但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环,不能走向实际的设计都不能称之为设计,工科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实际。
具体的来说,工具指的包括:计算机语言,matlab等等软件工具。
学习方法的话,我认为应该是找到比较好的实例书籍,从简单到难逐渐加大难度,掌握使用方法,最后上手论文实现。一开始就上手到实现别人论文会感觉不知所措,还是需要基本基础积淀。
工具类在记笔记上也十分诡异,我的观点也是笔记中应该是只记录实现的逻辑和过程中的细节,附上源代码。如果记录每个函数的用法就会变得很臃肿,那我觉得还是专门将各种函数整合一个笔记,记录使用心得,使用方法,只供查询用,在正文中展开讲的话会变得非常难读
(3)项目
项目,首先按照方向做大整理,比如:目标识别。三维重建,增材制造,…..这样方便做综述或者了解整体发展趋势,对文章做简单阅读,对经典文章做精读,并尽可能复现,对涉及关键概念进行记录。